稅理師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,成為完全成熟(或著衰退)的產業的今天,我們應該擁有甚麼樣的前景,並且應該怎樣去改革行業?
考慮這個問題之前,我们應該明白企業存在“可以改變的東西”與“非改變不可的東西”.為了不混淆這兩點,我們應該把它最先放在念頭.
“不可以改變的東西”存在的意義・理念・哲學
對社會不斷地做貢獻 . 為了這一點 , 應該不斷地培養人材 .
這一點 ,我認為無論對哪一個企業都是畢竟的目的.實現這一點的方法,被定為經營理念・經營哲學・長期規劃等.
經營理念以及經營哲學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 , 但是對社會不斷地做貢獻 , 我認為無論甚麼樣的時代 , 都是不可改變的企業對社會的職責 .
如果的角度看 , 企業破產可以說那個企業具有的存在意義也就是“社會性的使命”已經消失了 .
“非改變不可的東西”・・・前景・戰略
企業的中長期前景・戰略・戰術等東西是隨著潮流 (時代的潮流),必須得不斷地變化.
如果不隨著“時代的潮流”走 , 企業不可能大大地成長 . 因為“時代的潮流”是成長的一個機會 .
但是 , 只是一味地追求“時代的潮流”的話 , 不可能長遠地帶來成長 . 因為 , 那是與經營本質相違反的 .
不但不可混淆這兩點 ,而且我們為了把長期前景・中期前景作為具體化,必須策劃戰略.
“企業應該成長到甚麼程度?”
企業應該成長到甚麼程度這一問題 , 換言之 , 是企業“合理化規模”的問題 .
微觀經濟學認為企業應該有合理的規模 ( 利益被最大化的企業規模 ).
但是 , 如果為社會做貢獻作為企業目標的話 , 貢獻應該沒有合理的水平 . 假如有的話 , 其主要
原因就是經營者沒找到對社會做貢獻的方法 ( 被稱為成長機會 )
我經常被問住 : “你要把企業擴大到甚麼程度?”
針對這一提問我就立刻回答 : “直到公司被破產為止”
公司破產的原因 , 意味著公司為了社會再不可能做貢獻了 . 可以說 , 社會性的使命被結束了 .
企業的經營者跟船的舵手一樣 , 規模越大就越難操作 . 其原因 , 就是對經營環境變化的對應變得困難了 . 船越大顯得越穩定 , 但是逗小圈子就沒利潤 .
因而 , 小船“公司”的話容易駕駛 , 並且對環境的變化也應付自如 . 經營者中 , 也存在以自己的舵航範圍定為公司的合理規模 .
但是 , 假如企業被認定是公共機器的的一分子的話 , 那麼企業規模的大小應該由社會的利益來判定 . 社會要求企業所負擔的責任當然是越多越好 , 所以應該由社會學的觀點出發來決定企業應具有的規模 .
因而 , 企業規模變得越大 , 就變得不善於應變 , 並且其倒產的風險也就越大 .
是否敢於承擔社會風險 , 取決於經營者的崇高志向和社會責任感 , 我自己要成為這樣的經營者 .
『稅理師業發展的歷史』
我認為稅理師這一行業 , 現在正在迎接非常大的轉變期 .
一直持續著的過去的成功經驗 , 現在已經不起作用了 . 它的主要原因是會計 / 稅務的普及化 .
但是不能認為這是一個很悲觀性的現象 , 應該把它認為一種帶有風險的經營思考 .
經營者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味地保持樂觀注義想法 . 而是應該設想到最悲觀的情況 , 並且應該在具體戰略上超越悲觀 , 必要採取樂觀的行動 .
那麼 , 現在讓我們考慮稅理師業務的基礎上 , 回顧一下迄今為止的時代的潮流 .
商機是時代有動盪的時候 , 也就是調整分歧的時候才發生 . 符合時代的潮流與追求經營本質並不相同 ,
但是不追求時代的潮流的話 , 就捕捉不到商機 .
(1)電算化會計的導入
根據 TKC 代表的話 , 對中小企業來說在電腦價格昂貴時代 , 有過出租電腦及會計軟件為主 , 以 “共濟”的構想 , 租賃電腦會計獲得成功的時代 . 在 1980 年代迎來了全盛期 .
這一經營模式是 , 以電腦昂貴的時代為前提 , 是一個調整時代“分期”的,隨著以弥生會計為代表的便宜的軟件興起 , 這一經營模型的有效性也就變淡了 .
(2)資產稅•醫療 特蘇化 模型的會計師事務所
大約 1990 年 , 迎接泡沫經濟的全盛時代 , 隨著土地價格的上漲 , 持續就變成了社會問題 . 據此 , 不僅財產稅的需要高漲 , 並且專門從事財產稅的會計師事務所備受矚目 .
但是 , 泡沫經濟崩潰以後 , 隨著土地價格的下跌 , 財產稅市場也就變小了 . 稅理師考生中 , 現在也存在對財產稅市場抱有幻想的人 . 但是 , 實際上覺得不是甚麼抱幻想的事 .
以醫療為專門的模型也同樣 . 隨著醫生的數量的增加 , 醫院的收益性變壞 , 並且顧客的單價也就大大地下跌了 .
(3)企業再生裁減顧問• SPC( 證券化 )
泡沫經濟崩潰後 , 許多企業破產了 . 因此 , 企業再生這一新的行業就興起了 . 企業再生行業隨著經濟狀況的恢復 , 也就應來終止期 .
但是 , 財產稅→企業再生→ SPC ,全部被 " 土地 " 這個關鍵詞連接著 .
企業的再生 , 肯定帶來土地的買賣 . 至於對財產稅強大的會計師事務所 , 泡沫經濟崩潰後 , 被轉換成在企業再生行業及 SPC, 能說是真正地把自己的長處發揮起來 , 乘時代的潮流了 .
我自己獨立的時候是 1988 年 , 也就是被認為最不景氣的時候 . 這個時期 , 企業再生行業很流行的 , 但是要進入這個行業 , 必須跟律師有人際關係 . 甚麼都沒有的來說 , 要進入這一行業是困難重重 .
我想出來的時代的潮流是因為不景氣 , 所以必須有收益改善的需要 . 因此 , 就在經營指導業務方面下工夫 . 某種意義來講 , 可以說我個人的非常成功 .
但是 , 經營諮詢系統建立之後 , 馬上把職員戰略化 , 但是這太費時見了 . 所以獨立 3 年後 , 把重心從經營諮詢轉到財務諮詢 . 也就是說 , 開發出了我不能去的時候 , 職員也可以應付的經營模式 .
這一模式只收到一般的效果 . 因為人的成長速度決定了公司的成長速度 , 沒得到爆炸性的收穫 . 隨後 , 從 2004 年起對人材行業開始留意 . 其主要動機是許多稅理師考生無法就業 , 也就無法累積實務經驗 , 出發點就是為了解除這一問題 .
也就是說 , 想成為稅理師的人很多 , 但能就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招聘的人數卻很少 , 主要是調節了這一分歧 .
今後 , 因為日本的勞動人口逐漸減少 , 所以人材行業不一定很吃香 . 可以說是人材行業正在開始淘汰的是起到來了 , 如果那樣的話 , 絕對必要去深思了 .
『從現在開始的“時代的潮流”是甚麼?』
我認為從現在開始 , 稅理師業務的時代潮流是國際稅務 .
我在 PW 工作的時候 , 顧客的大多數都是外資企業 , 所以 PW 的稅務的大部分是國際稅務 .
當時 , 對國際稅務較強的會計師事務所只有外資企業的審計法人 , 所以就能迅速開展帶有較高的附加價值的服務 . 但是 , 由於這一服務 , 只有在審計法人內可以使用的邊緣技術 . 如果獨立以及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就職的話 , 都認為沒有甚麼意義 .
今後 , 我之所以特意拘泥於國際稅務 , 是因為把無邊境化作為關鍵詞 . 很早以前就開始稱國際化了 , 但是與以前的國際化的涵義稍微不同 .
在某一雜誌上 , 大前研一先生指出 , 泡沫經濟崩潰以後 , 日本人把把“不景氣”和“通貨緊縮”混為一談。這是個非常瑞利的指點 .
“景氣 ・不景氣 ” 是從景氣循環的概念里來的。 不景氣 , 隨著時間的流逝,而轉變為繁榮。
與之相比 , 通貨緊縮指的是“物價的下跌” . 它的最大的原因是,特別是從中國大量流入日本的“無邊境化”帶來的物美價廉的產品 .
換言之 , 通貨緊縮只不過是調整物價的國家之間的差距而已 . 這麼想的話 , 通貨緊縮只不過是單純地一個物價調整 , 任時間怎麼流逝也不可能轉變成通貨膨脹 .
不久前的話題 “ 通貨膨脹目標論 ” ,如果從通貨主義觀點來看 , 緊緊隨著通貨量的增加而使名義價格上升 , 這樣的話 , 對兌換關係進行的調整 , 就不會給實際需求經濟帶來任何影響 .
反而 , 會成為引起加速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.
通貨緊縮絕對不是壞的東西 , 應該強烈地認識被受“無邊境化”影響的物價調整機能而已。並且能簡單的預測 , 今後 , 可能越來越發展“無邊境化” .
預測景氣循環是很困難 ,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預料無邊境化地進度 , 並不是很難 , 一定程度上 , 再眼前浮現出今後時代的潮流 .
|